牡桂 - 卷第十二 - 证类本草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 卷第十二 - 牡桂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阅读数:30人阅读

   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南海山谷。

   陶隐居云∶南海郡即是广州。今俗用牡桂,状似桂而扁广,殊薄,皮色黄,脂肉甚少,气如木兰,味亦类桂,不知当是别树,为复犹是桂生,有老宿者尔,亦所未究。唐本注云∶《尔雅》云∶ (音寝),木桂。古方亦用木桂,或云牡桂,即今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

   此桂花、子与菌桂同,唯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然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桂州、交州,甚良。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狭长于菌桂叶一、二倍。其嫩枝皮半卷,多紫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名曰桂心。药中以此为善,其浓皮者名曰木桂。二月、八月采皮,晒干之。尔雅疏云∶ ,一名木桂。郭云∶今南人呼桂浓皮者为木桂。桂树叶似枇杷而大,白华,华而不着子。丛生岩岭。枝叶冬夏常青,间无杂木。

   本图经文具桂条下。

   经验后方治大人、小儿吃杂果子多。腹胀气急方∶取肉桂碾末,饭丸如绿豆大。小儿熟水下五丸;大人十丸。未痊再服。

   

中医书籍:证类本草

上一节:

下一节:菌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