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泻第六 - 卷第二十八 - 幼幼新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 卷第二十八 - 热泻第六

作者:刘昉 朝代:宋 阅读数:5人阅读

   茅先生小儿有中热泻候∶浑身微热,上渴,蓦地泻下如水。此候本因儿子当风日,或日下夹去被,日晒得五脏受虚毒热,忽然引水吃过多,致不消化如此。所治用乳香散夹三圣丸、(二方并见一切泄泻门中。)龙涎膏与服(方见热渴门中)即愈。

   《婴童宝鉴》小儿热泻,为脾胃受热,故五谷不能实也。

   《婴孺》治三岁儿,热实不胀满,下不止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 大黄(五分) 甘草(三分,炙) 当归 柴胡 人参 黄芩(各四分)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为三服,大利便止。

   张涣清胃散 治挟热泄利方。

   川楝子 黄柏(微焙,炙) 当归(洗,焙干) 地榆(炙) 黄连(去须,炒。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乳食前。

   《婴童宝鉴》治小儿热泻如水三霜丸方砒霜(一钱匕) 百草霜 巴豆霜(各二钱匕)上件研匀,溶蜡搜、旋丸,独帚汤下一丸。

   《刘氏家传》小儿热泻不止方。

   木香 黄连上等分末之,陈米饮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陈米饮下。

   《孔氏家传》治小儿脾热,泻如黄涎,又似枣花,凉脾方香白芷 甘草(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小钱,水五分,煎至三分,温服,日二服。

   

中医书籍:幼幼新书

上一节:冷泻第五

下一节:洞泄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