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口噤第五 - 卷第十三 - 幼幼新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 卷第十三 - 中风口噤第五

作者:刘昉 朝代:宋 阅读数:5人阅读

   《巢氏病源》小儿中风口噤候∶小儿中风口噤者,是风入颔颊之筋故也。手三阳之筋入结颔颊,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肤腠虚,受风冷,客于诸阳之筋,筋得寒冷则挛急,故机关不利而口噤也。

   《婴童宝鉴》小儿中风口 及口噤歌∶三阳连口颊,风伤口必 。诸筋风若中,噤急不能开。

   《葛氏肘后》治中风口噤方。

   鸡屎白如大豆三枚,末,以水饮之当瘥。(《圣惠》以温酒研下大豆许。)《千金》雀屎丸 主小儿卒中风,口噤不下一物方。

   雀屎如麻之大,丸之,饮下即愈。大良。(《圣惠》用雄雀粪,以面糊和丸,薄荷汤下麻子大三丸。)《子母秘录》小儿中风口噤,乳不下。

   白棘上烧末,水服一钱匕。

   《圣惠》治小儿中风,卒口噤不开,昏沉冥冥如醉。防风散方防风(去芦头) 川升麻 羚羊角(屑) 羌活 石膏(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中风口噤,四肢拘急。桂枝散方桂枝 独活 麻黄(去根、节) 赤芍药 川大黄(锉,微炒) 防风(去芦头) 细辛(各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薄荷温酒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中风口噤,腰背强硬,搐搦。犀角散方犀角(屑) 独活 麻黄(去根节) 白附子(炮裂) 干蝎(微炒) 牛黄(细研。各一分) 天麻(半两) 天南星(炮裂,半两) 麝香(半分,细研)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薄荷酒调下半钱,盖覆汗出,立验。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中风口噤,不知人事欲死。宜服此神验方瓜蒂(七枚) 赤小豆(二、七粒) 干蝎(一枚,尾全者,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服后以吐为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中风口噤。抵圣丸方腻粉(二钱) 羌活 白附子(炮裂) 干蝎(微炒) 天南星(炮裂。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入腻粉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用薄荷水研破三丸,服后吐出风涎,或泻出如葵汁相似即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中风口噤,体热,筋脉拘急。乌犀丸方犀角(屑) 羚羊角(屑) 防风(去芦头) 黄芩(各一分) 麝香(一钱,细研) 朱砂(半两,研,水飞过)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酒研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上以竹沥半合,微温灌之。

   张涣石膏汤 治小儿中风口噤,颔颊挛急,冥冥如醉。

   石膏 川升麻 独活(各一两) 麻黄(去根节,秤) 赤芍药 防风 细辛 桂枝(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入薄荷、竹叶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温服。

   《王氏手集》治小儿牙关紧,不语,不入乳。开关散方蜈蚣(一条) 白僵蚕 天南星(炒。各一钱) 麝香(当门子二个) 猪牙皂角(二锭,烧灰)上件为末,用生姜汁醮药末少许,擦牙关及舌根下,涎出自开。

   《吉氏家传》治口噤不开。吐风散僵蚕(直者) 蝎(大者,全用。各一个) 天南星(末,一钱)上末。每服一字,腊茶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 治小儿牙关紧、口噤不开。还魂丹麝香(一字) 蝎梢(三七个) 朱砂(二钱,别研) 天南星(一个,去心)上各细研后,却入乳钵内再研,同重罗面少许,滴水为丸如绿豆大。每遇小儿有此病状,口噤不开,急令水研化一丸,滴入口中令活;后却以金银薄荷汤灌下二、三丸,如定后,方将别药调理。

   

中医书籍:幼幼新书

上一节:中风痉第四

下一节:中风涎潮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