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热第二 - 卷第二十 - 幼幼新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 卷第二十 - 骨热第二

作者:刘昉 朝代:宋 阅读数:4人阅读

   (病初则骨热,病剧则骨蒸)《圣惠》论∶凡小儿一岁至十岁,衣絮皆不得着新绵,又不得冬天以火烘炙衣服与着,亦令儿体热。勿食桃杏,令儿体热。因伤寒病后,未满百日,勿食羊肉、狗肉,令儿体热,或作骨蒸也。

   《仙人水鉴》小儿患骨热劳,渐渐瘦弱,不能食,宜服此方。号神明丸子鼓子花 雄黄 紫石英 远志(各二分) 槟榔(一枚,生) 桃仁(去皮尖) 光明砂(各一分。研) 金箔(一片)上八味同研令细,以蟾酥为丸如麻子大。每日米饮下一丸。忌果子。

   《博济方》治小儿骨热,晚后多发热,面赤、五心烦,四肢无力,饮食减少,夜多盗汗,面色痿黄。犀角散犀角(镑末) 柴胡(去芦头) 枳壳(麸炒去瓤) 麦门冬(去心) 茯苓(去皮)芍药 大黄 桑白皮黄 人参(各一分) 鳖甲(一个,九肋者,醋炙令黄)上件一十一味,同为细末。每服半钱,用桃仁七个,浆水煮麦门冬一十九个,去心;与桃仁同研令细,入水一盏,与药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早食后、临卧各一服。亦治大人盗汗。

   《圣惠》治小儿骨热、瘦瘁,心神烦躁,不得睡卧。胡黄连散方胡黄连 知母 地骨皮 黄芩 栀子仁 川升麻 犀角(屑) 甘草(炙微黄,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柴胡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自小伤抱,脚胫纤细无力,行立不得,或骨热疳瘦。柴胡饮子方柴胡(去苗) 桃嫩枝(锉。各三分) 甘草(一分,微炙) 知母 桔梗(去芦头)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元参 川升麻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上件药细锉和匀。每取一分,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分为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骨热口干,烦闷不欲食饮,四肢羸瘦。知母饮子方知母 川大黄(锉碎,微炒) 常山 犀角(屑)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龙胆(去芦头)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柴胡(三分,去苗)上件药细锉和匀。每取一分,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为三服。或吐泻三两行便安。更量儿大小,临时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骨热,黄瘦不食,多卧。胡蜣螂散方胡蜣螂(两枚,去翅足,微炒) 赤芍药 川大黄(锉碎,微炒) 赤茯苓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紫菀(洗去苗土) 甘草(炙赤,锉) 人参(去芦头) 蛇黄 牛黄(并细研。以上各一分) 柴胡(半两) 熊胆(细研) 生姜(切、烧灰。各半分) 麝香(一钱,细研) 鳖甲(一分,涂醋炙令黄,去裙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五岁至十岁以来,骨热及手足心,烦闷不欲饮食。秦艽散方秦艽(去苗)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骨热体瘦,心神烦躁。天灵盖散方天灵盖(一枚,涂酥炙令黄) 黄连(半两,去须)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骨热烦躁,黄瘦,饮食无味。胡黄连丸方胡黄连 人参(去芦头) 羚羊角(屑) 地骨皮 黄 (锉) 木香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锉) 葳蕤(各一分) 柴胡(去苗) 麦门冬(去心,焙) 秦艽(去苗) 鳖甲(涂醋,炙令黄。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七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骨热羸瘦,虽食不生肌肉。宜服獭肝丸方獭肝(微炙) 人参 龙胆(各去芦头) 黄芩 黄连(去须) 白术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柴胡(三分,去苗) 桃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温水下七丸,日三服。随儿大小加减。

   《圣惠》治小儿骨热,日渐瘦弱,不能饮食。光明砂丸方光明砂 紫石英(各细研,水飞过) 鼓子花 雄黄(各半两) 槟榔(三枚)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 远志(去心。各一分) 金箔(三十片,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骨热。宜服黄连丸方胡黄连 干蟾(酒浸去骨,微炙。各三分) 麝香(一分,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张涣地骨皮汤 治骨热肌瘦方。

   地骨皮 胡黄连(各一两) 犀角(屑) 桃嫩枝 柴胡(去苗) 川大黄 知母 鳖甲(涂醋炙黄,去裙。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后。

   张涣又方 连艽散黄连(去须) 秦艽(去苗。各一两) 甘草(半两) 天灵盖(一枚,涂酥炙黄)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粥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万全方》治小儿骨热烦躁,黄瘦,饮食无味。胡黄连丸胡黄连 人参 羚羊角(屑) 地骨皮 黄 犀角(屑) 木香 甘草(炙) 葳蕤(各一分) 鳖甲(醋涂,炙令黄) 麦门冬(去心,焙) 柴胡 秦艽(并去苗,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以温水下。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

   《张氏家传》猪肚丸 治小儿骨热体瘦,面色痿黄,脐腹时痛,胸膈满闷,全不入食。常服退黄,长肌肉,进饮食,解虚劳;行滞、利关节方。

   南木香(半两) 宣州黄连 生干地黄 青橘皮 银州柴胡(去根及土) 鳖甲(九肋者,水煮去裙 ,用童子小便炙黄。各二两)上件药捣,罗为细末,用猪肚一个盛药在内,紧系定口,慢火,汤煮令香熟;去线,捣猪肚同药令极烂,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米饮下,日进三、二服,食前、后皆可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骨热羸瘦方。

   柴胡 当归上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入蜜少许,或用蜜丸亦得。

   《吴氏家传》生犀角饮子 治小儿至十岁,肌体烦躁。或夏月食桃杏不节、酸热之类;或因伤寒后肌热羸瘦;或食羊肉,令儿体热。或作骨蒸,瘦瘁潮热,颊赤口干,五心烦躁。虽能饮食,食不生肌,夜有盗汗,甚则多令伏卧,好食泥土。应小儿一切蒸热,治之无不效者方。

   羚羊角(镑,便此不用犀角) 地骨皮 紫菀(去叶) 麦门冬(去心,焙) 秦艽(去土、苗) 大黄(生用) 枳壳(去瓤,麸炒焦) 柴胡(去芦) 茯苓赤芍药 人参 桑白皮(不出土白者) 黄 (生) 羌活 半夏(汤洗十次,碾成末,用姜汁制作饼,炙黄)上为散子。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食后、夜卧,去滓温服。小儿一岁至五岁,每服半钱。

   《孔氏家传》治小儿骨热渐瘦,眠卧盗汗。升麻散方升麻 人参 茯苓 鳖甲(酥炙) 甘草(炙) 黄芩 柴胡(各等分)上为粗末,马尾罗罗过,每服半匙,水一盏,煎五、六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杀虫,去骨热,进食,驻颜。虾蟆丸方虾蟆(紫斑者一个,去肠、爪甲,用姜汁涂,炙黄干,别研) 芦荟(研) 鹤虱 宣连(各二钱) 胡黄连(一钱)上为末,取 猪胆汁为丸绿豆大。每服三丸,饭饮下,日进三服。

   

中医书籍:幼幼新书

上一节:虚热第一

下一节:骨蒸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