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可吐第十九 - 卷七 - 张卿子伤寒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张卿子伤寒论

《张卿子伤寒论》- 卷七 - 辨可吐第十九

作者:张卿子 朝代:清 阅读数:16人阅读

   大法春宜吐。

   春时阳气在上。邪气亦在上。故宜吐。

   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要在适当。不欲过也。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胸上诸实。或痰实或热郁。或寒结胸中。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反有涎唾者邪在下。按之。气下而无涎唾。此按之反有涎唾者。知邪在胸中。经曰。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今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是上实也。故可吐之。玉函曰。上盛不已。吐而夺之。

   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

   宿食在中下脘者。则宜下。宿食在上脘。则当吐。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中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此与第六卷。厥阴门瓜蒂散证同。彼云脉乍紧。此云脉乍结。惟此有异。紧为内实。

   乍紧则实未深。是邪在胸中。结为结实。乍结则结未深。是邪在胸中。所以证治俱同也。

   吴氏云。凡病在膈上者。脉大胸满多痰者。食在胃口脉滑者。俱宜吐之。华佗谓伤寒三国日。邪在胸中者。宜吐之。凡吐用瓜蒂散。或淡盐汤。或温茶汤与之。如人弱者以人参芦汤吐之亦可。若痰多者。以二陈汤一瓯。乘热与之。以指探喉中。即吐也。凡老人怯弱。与病劳内伤虚人。并妇人胎前产后。血虚脉弱小者。皆不可吐。凡药发吐者如防风桔梗山栀。只用一味煎汤。温服之则吐。盖误吐。则损人上焦元气。为患非轻。

   可不慎哉。

   

中医书籍:张卿子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