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方第九十七 - 卷六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张卿子伤寒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张卿子伤寒论

《张卿子伤寒论》- 卷六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真武汤方第九十七

作者:张卿子 朝代:清 阅读数:21人阅读

   茯苓(三两味甘平) 芍药(三两味酸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白术(二两味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味辛热)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湿淫所胜。

   佐以酸平。附子芍药生姜之酸辛。以温经散湿。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气逆咳者。五味之酸。以收逆气。水寒相搏则咳。细辛干姜之辛。以散水寒。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小便利。则无伏水。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芍药之酸泄气。干姜之辛散寒。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气逆则呕。附子补气。生姜散气。千金曰。呕家多服生姜。此为呕家圣药。

   论云。真武、北方水神也。水气在心下。外带表而属阳。必应发散。故治以真武汤。

   青龙汤主太阳病。真武汤主少阴病。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

   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为里寒。身热不恶寒。面色赤。为外热。此阴甚于内。格阳于外。不相通也。与通脉四逆汤。散阴通阳。

   

中医书籍:张卿子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