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泻心汤方第五十九 - 卷四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 张卿子伤寒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张卿子伤寒论

《张卿子伤寒论》- 卷四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 附子泻心汤方第五十九

作者:张卿子 朝代:清 阅读数:20人阅读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本因下后成痞。当与泻心汤除之。若服之。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

   为水饮内蓄。津液不行。非热痞也。与五苓散。发汗散水则愈。一方。忍之一日。乃愈者。不饮水者。外水不入。所停之水得行。而痞亦愈也。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胃为津液之主。阳气之根。大汗出后。外亡津液。胃中空虚。客气上逆。心下痞硬。

   金匮要略曰。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令噫。干噫食臭者。胃虚而不杀谷也。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土弱不能胜水也。与泻心汤以攻痞。加生姜以益胃。

   

中医书籍:张卿子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