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肺痈肺痿上气 - 金匮方解篇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金匮方解篇 - 内伤肺痈肺痿上气

作者:彭子益 朝代:清末民初 阅读数:35人阅读

   干姜甘草汤。

   炙草四钱, 干姜三钱。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者。 此肺中寒冷,上中虚不能摄下。干姜炙草温补上中之气也。

   桔梗汤 。

   桔梗二钱, 炙甘草二钱。

   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浊唾腥臭,吐脓如米粥者。

   中虚不运,肺家湿热不能下行,久而成脓,故现上列诸证。桔梗排脓,甘草补中,脓去中复,肺气得降,故愈也。桔梗是降肺排脓药。自来认为载药上行,肺家药皆下降也。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见前)。

   治肺痈喘不得卧者。 湿热熏蒸,肺液成脓。肺气不降,故喘而睡卧不下。葶苈排脓,大枣补中气,补津液也。

   越婢加半夏汤 。

   麻黄六钱, 生石膏八钱, 炙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六钱 ,半夏四钱。

   治肺胀,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脉浮大者。

   肺气胀满不能下行,故喘而目如脱伏。脉浮大是肺气燥实。麻黄泄肺实,石膏清肺燥,生姜大枣甘草半夏补中降逆也。上气者,气不下降也。脉浮大,此大字乃有力之大,非虚大也。肺痈脉虚,肺胀脉实。脉实故用麻黄石膏。

   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方中加石膏。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心下有水者。 肺胀而烦躁,此肺气实燥。咳喘而脉浮,则心下有水矣。此中上实燥,中下虚寒,故用麻黄泄实,石膏清燥以治中上。姜辛五味温寒水以治中下。桂枝芍药升降木气,甘草补中气也。脉浮有表邪,故用调和荣卫之法,心下有水者,心下必有水声。用姜辛五味之咳,喉中必作痒,痰必清而夹水。

   泽泻汤。

   人参三钱, 甘草三钱, 生姜五钱 ,半夏四钱, 紫参五钱, 白前五钱, 桂枝三钱, 黄芩三钱, 泽泻三钱。

   治咳而脉沉者。 中虚胃逆,热闭于肺,故咳而脉沉。参草补中,姜夏降胃,紫参白前黄芩舒肺清热,泽泻泄水,桂枝达木气助疏泄以利尿也。此方治水,但凭脉实。沉脉之中,必有热闭在肺之象。

   厚朴麻黄汤 。

   厚朴五钱 ,杏仁四钱, 石膏一两 ,麻黄四钱, 干姜二钱, 细辛二钱, 五味四钱, 半夏四钱, 小麦八钱。

   治咳而脉浮者。 水饮阻格,故咳而脉浮。此病上实下虚,上燥下寒,其脉之浮必有力,其咳必多清水,咽喉必痒,喉中必作水鸡声,麻黄石膏厚朴杏仁小脉半夏以治实燥,干姜五味以治虚寒,细辛逐水于下,麻黄泄水于外也。此方治水,但凭脉浮,浮脉之中,必有上实下虚,上燥下寒之象。

   射干麻黄汤。

   射干三钱, 紫苑三钱 ,款冬三钱, 半夏四钱, 麻黄四钱 ,五味四钱, 干姜四钱,细辛三钱, 大枣六钱。

   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者。 寒水上逆,喉中作痒,呼吸如水鸡之声。麻黄射干紫苑款冬半夏降肺泄水,姜辛五味温降寒水之冲,大枣补中气,补津液。因诸药皆伤津液,故以大枣补之。

   麦门冬汤。

   麦门冬六钱 ,人参三钱, 半夏六钱 ,炙草三钱, 粳米四钱 ,大枣六钱。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者。 中气不足,相火与金气不能顺降。相火刑金,肺液受伤。降气更衰,故气上而不下,咽喉不利而作干咳。参草米枣补中气,麦冬润肺降气,半夏降胃以降肺也。此与麻黄姜辛之治法,是相对的。

   皂荚丸。

   皂荚八钱 ,蜜为丸梧子大 以大枣炙甘草汤送, 日三丸。

   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能坐不能眠者。 此肺家浊气壅闭之病,皂荚利气破壅也。力量太大,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