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厥阴肝脏本病方 - 伤寒论方解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伤寒论方解 - 【上篇】厥阴肝脏本病方

作者:彭子益 朝代:清末民初 阅读数:35人阅读

   【乌梅丸】乌梅 、干姜 、附子、 人参、 细辛、 蜀椒 、黄连 、黄柏、 当归 、桂枝。

   此厥阴肝脏之本气病也。肝脏病则下寒上热,中虚风动。上热者,因下寒木失温养,化风上冲,风冲化热,热伤津液,故消渴心中热痛而饥。下寒蚘不能居,寻胃间热处而上,故病吐蚘。蚘动即是阳动,故烦。人身火在水下,上清下温则治。火出水外,上热下寒则病。上热下寒,中土必败。木气化风,木气必伤。乌梅补木气,生津液,敛风气,附子蜀椒温下寒,黄连黄柏清上热,干姜人参温补中气,桂枝当归温养木气。而达肝阳,细辛温降冲气也。

   【附:乌梅丸方】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附子六两(炮,去皮),当归四两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 ,黄檗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九。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通脉四逆汤 】于四逆汤内加重干姜。

   下利汗出,四肢厥冷,阳将亡也。其脉必微而欲绝,中寒之至。用四逆汤以回阳,重加干姜大温中气。此方名通脉者,脉生于中气也。曰外热者,汗出而阳亡于外也。此方即四逆汤加重干姜分两。凡阴寒脉微欲绝,皆宜用之。

   【附:通脉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