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牙疼诸方 - 卷第三十四 - 太平圣惠方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卷第三十四 - 治牙疼诸方

作者:王怀隐、陈昭遇等 朝代:宋·淳化三年 阅读数:28人阅读

   夫牙齿者。肾之所主。若经络充实。骨髓强盛。则牙齿无病也。若气血不足。风邪所乘。

   则

   治牙疼连颊肿。宜用莽草散方。

   莽草(一两) 细辛(一两) 枳壳(半两去瓤) 附子(一钱生用去皮脐) 川椒(一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上件药。捣筛为末。每用半两。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热含冷吐。不得咽之。

   

   治牙疼掣痛不止方。

   地骨皮(一分) 砂(一分) 细辛(一分) 生地黄(一分)上件药。捣。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 砂末。热含冷吐。

   

   治牙疼不可忍。经效蟾酥丸方。

   蟾酥(一字) 生附子角(二豆大) 巴豆(一枚去皮研) 麝香(少许)上件药。都研令匀。用KT 饼和丸如黍米大。以新绵裹一丸咬之。有涎即吐却。

   

   治牙疼啄木舌散方。

   啄木舌(一枚) 巴豆(一枚)上件药。先捣啄木舌为末。入巴豆同研为散。用猪鬃一茎。点药于牙根下立瘥也。

   

   治牙疼插耳皂荚丸方。

   皂荚(一挺) 豉(一合) 蒜一头(去皮) 巴豆(七枚去皮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研为散。每用一字绵裹如梧桐子大。随病左右纳耳中立验。

   

   治牙疼胡椒丸方。

   胡椒末(一钱) 蟾酥(一字大浸过)上件药。同研令相得。丸如麻子大。以绵裹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

   

   治牙疼砒霜丸方。

   砒霜(半钱) 干地龙(三钱) 巴豆(六枚去壳)上件药。同研令细。以猪胆汁和丸如麻子大。绵裹一丸。于病处咬之。有涎即吐。

   

   治牙疼地龙丸方。

   干地龙(一分末) 麝香(一分)上件药。细研。以黄蜡消汁。丸如粟米大。每用一丸。于 孔中。咽津无妨。

   

   治牙疼麝香丸方。

   麝香(大豆许) 巴豆(一粒) 细辛末〔半两(钱)〕上件药。同研令细。以枣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

   有

   治牙疼。湿生虫丸方。

   胡椒(十颗) 湿生虫(一枚) 巴豆(一枚去壳)上件药。先研胡椒令细。次下巴豆湿生虫等。研令匀。用软饭和丸。如绿豆大。以绵裹一丸

   治牙疼。白芥子吹鼻散方。

   白芥子 舶上莎罗 芸苔子(各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边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边。即吹左鼻中。

   仍先

   治牙疼塞鼻。阿魏丸方。

   阿魏 臭黄 砒典〔各一分(字)〕 雄黄〔一分(字)〕上件药。细研为散。以端午日粽子和丸。如梧桐子大。如牙疼在右边。即纳左边鼻中。

   以纸

   治牙疼。草乌头丸方。

   草乌头(半两炮裂) 踯躅花(二钱)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黄蜡消汁。和丸如绿豆大。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

   附子(半两生用) 马夜眼(一枚炙令干)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吐却。

   

   治牙疼。乌头丸方。

   川乌头(一分生用) 附子(一分生用)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小豆大。以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以瘥为度。

   

   又方。

   蟾酥(一字汤浸研) 麝香(一字)上件药。和研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绵裹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

   

   又方。

   阿魏 臭豆(各一分)上件药。同研如粉。以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用一丸。绵裹随患处左右。插在耳门内。

   立

   又方。

   右以巴豆一粒。煨至黄熟。去壳。用蒜一瓣。切一头作盖。剜去中心。可按巴豆在内。

   以盖

   又方。

   右以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

中医书籍:太平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