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五十二消渴门 - 药方
(消烁肌肉如虫之蚀,此乃膏液之满,诸方书谓之强中,宜大建中汤治之。)大建中汤 治蛊病,小腹急痛,便尿失精,溲出白液,此真精不守。
黄 (蜜炙) 远志(去心) 当归(酒浸) 泽泻(各一钱) 人参 龙骨 甘草(炙) 芍药(各一钱)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此证脾风传肾,名曰疝瘕,小腹冤热而痛,出白液,一名蛊。蛊者,事也,在蛊卦上艮下巽,以少男而惑于长女,消烁脂肉如虫之蚀,日见损削,乃膏液之消也。诸书谓之强中,或谓之脾消,又谓之消肾。其证脾消者,饮食入腹,如汤泼雪,随小便而出,皆旋结而白如脂,肌肉日渐消瘦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若不早治,必至虚阳兴盛,不交而泄,是为强中,毙不久矣。
二石荠 汤 治强中,多因耽嗜色欲,或服丹石,真气既脱,致消渴。饮水饮食倍常,虚阳常兴,不交自泄,乃中焦虚热注于下焦。三消之中,最为难治。
石膏 荠 (各一两半) 人参 茯神 磁石( ) 葛根 黄芩 栝蒌根 知母 甘草(各一两)上水五盏,猪肾一具去脂膜,黑豆一协议煮,至一半,去肾并豆,入药五钱在盏内再煎八分,空心服。下焦热,夜间服。
荠 丸 治强中为病,虚阳盛举,不交精泄,及服丹石,致成此疾。
荠 大豆 茯神 栝蒌根 人参 知母(各半两)上为末,用猪肾一具,煮烂,捣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入少酒糊丸亦好。
紫苏汤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紫苏 桑白皮 赤茯苓(各一两) 郁李仁(去皮炒,三两) 羚羊角 槟榔(各三钱) 桂心 枳壳(麸炒) 独活 木香(各二钱)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瞿麦汤 治消渴饮成水气,面目并足膝胫俘肿,小便不利。
瞿麦穗 泽泻 滑石(各半两) 防风(三钱) 黄芩 大黄(各一钱) 桑螵蛸(炒,十四枚)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良久再服。
葶苈丸 治消渴后成水病浮肿。
甜葶苈(隔纸炒) 栝蒌仁 杏仁(炒) 汉防己(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赤茯苓汤下。
蓝叶散 治渴痢,口干烦热,背生痈疽,赤 疼痛。
蓝叶 升麻 玄参 麦门冬 黄 葛根 沉香 赤芍药 犀角屑 甘草(各一两) 大黄(二两微炒)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玄参散 治渴利,烦热生痈疽发背, 肿疼痛。
玄参 芒硝 大黄(微炒) 犀角屑 羚羊角屑 沉香 木香 黄 (各一两) 甘草(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
忍冬丸 治渴疾愈后,预防疽发。
忍冬草(不以多少,根茎花叶皆可用,一名金银花,一名左缠藤,洗浮用)上用米曲酒于瓶内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干,入甘草少许,为末,即以所浸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饮任下。一方以忍冬草煎服。此藤凌冬、不调,三月开花五出,黄白相间,微香。《外科精要》∶不犯铁器,将煮酒久窨取服,治一切风疾,痈疽恶毒,仍可治五肿、飞尸、五痔、诸漏,并能止渴,真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