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 -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 古今医统大全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 证候

作者:徐春甫 朝代:明 阅读数:24人阅读

   伤寒烦躁者,烦为扰扰而烦,躁为愤躁之躁。合而言之,烦躁为热也,有阴阳虚实之别焉。心热则烦,阳实阴虚;肾热则躁,阴实阳虚。烦为热轻,躁为热甚。有先烦而后躁,有先躁而后烦。有邪在表而烦躁者,有邪在里而烦躁者,有不烦便作躁闷者,此则阴盛隔阳也。如此者,证之常也。其或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发热下利,厥逆烦躁不得卧者死。少阴病烦躁吐利,四肢逆者死。少阴病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者死。

   【解表】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痛,不汗而烦躁,大青龙汤。得病三四日,脉弱,无太阳证,柴胡汤。

   【分利】烦躁消渴,辰砂五苓散。下利,咳而呕,烦躁不卧,猪苓汤。

   【和】下利咽痛,胸满而烦,猪肤汤。自汗心烦小便多,芍药甘草汤。少阴心烦不卧,黄连鸡子汤、鸡清散。

   【温】阴盛而烦躁,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外台》云∶阴躁欲坐井水中,宜热药温之。下之后复发汗,昼而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渴无热证,干姜附子汤。阴盛发躁名阴躁,四逆汤。六七日无大热,阴盛隔阳,身冷脉细,烦躁不饮水,霹雳散。欲饮水者不可与。

   【灸】伤寒六七日,脉微细,手足厥冷而烦躁,灸厥阴。

   

中医书籍:古今医统大全

上一节:证候

下一节: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