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卷一百十五诸风门 - 黑神丸
黑神丸 (出和剂方) 治一切风疾及瘫痪风。手足颤掉。浑身麻痹。肩背拘急。
骨节疼痛。兼疗妇人血风。头旋眼晕。精神困倦。
牡丹皮 白芍药 川芎 麻黄(去节各四两) 草乌(炮六两) 赤芍药 甘草(各十两)荆芥(六两) 乌头(八两) 何首乌〔米泔浸切焙十二(三)两〕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不拘时候。妇人血风流注。用黑豆淋酒下。小儿惊风。用金银汤下。伤风咳嗽。酒煎麻黄下。头痛葱茶下。
搜风丸 (一名人参半夏丸出儒门事亲) 治诸风疾。
人参 茯苓 南星(各半两) 蛤粉(二两) 半夏 干生姜(锉) 白矾(锉) 水石〔各二(一)两〕 薄荷(半两) 藿香(一分) 上为细末。水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之。
药不卧散 (出瑞竹堂方) 治一切风疾。
藿香 石 花(黄者) 人参 藜芦(去苗叶取根) 芍药 谷精草 苦丁香 石膏(研)川樱桃丸 治手足一切风疾。
川乌(一只大者去皮生用) 羌活(一两) 麝香(五分另研) 脑子(五分另研) 草乌(半钱去皮生用) 川独活(一两) 当归(一两半去芦) 海桐皮(一两半去皮一两净) 威灵仙(一两半去芦一两净) 朱砂(一两细研一半为衣一半入药用)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剂。入铁臼内杵二千余下。以不涎口为度。丸如樱桃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温酒咽下。食前临卧服。
再合宁心丹 治一切风。
白茯苓(二两) 山药(一两半) 防风(一两) 羌活(一两) 川芎(半两) 香附(白者二钱) 僵蚕(二钱) 天麻〔半(二)两〕 甘草(一两) 全蝎(二十一枚) 上为细末。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用温酒下。或枣汤亦得。
铁弹丸 治风湿筋骨软弱瘫痪。一切风疾。并皆治之。
乳香 没药 木鳖子(取肉) 白附子 虎骨〔各二(一)两〕 麝香(二钱) 全蝎(三两)麻黄(去根节三两) 草乌〔三(一)两〕 自然铜(一两三钱) 上为细末。用墨一锭。
磨汁为丸。一两作十丸。用酒化开服。
黑附子丸。治瘫痪中风。及妇人血风等疾。
附子(生去皮脐) 乌头(生去皮脐) 虎胫骨(涂酥炙) 五灵脂(炒) 防风(去芦) 桂(去粗皮) 海桐皮(锉) 地龙(炒) 野狼毒(生去芦头用猪血浸一宿炙干用) 自然铜(醋淬七次各四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烂嚼。温酒下。空心日午临卧服。
通明赤丸 治中风瘫缓。并柔风一切风疾。
乌蛇(去头骨并皮不用) 麻黄(去根节) 白僵蚕(各一两) 白附子(生用) 半夏(汤浸去滑) 干蝎(去土) 干姜(炮) 天南星 附子(去皮脐各半两) 麝香(研一分) 上并生用。捣为末。以汤浸槐胶。研和为丸。如大麻子大。以生绢袋盛之。不得置盒内。亦不得以火焙。常服。每日空心薄荷酒下三丸至五丸。微嚼破服。觉药冲。煨甘草含之。如中风。急以温薄荷酒磨下五丸或七丸服之。小儿中诸风痫或天吊风等。以母乳磨一丸或两丸。量力服之。
天麻防风丸 (出直指方) 治一切诸风。
人参 天麻 防风(各一两) 全蝎(炒半两) 朱砂(研) 雄黄(研) 甘草〔炙各五(一)分〕 白僵蚕(炒半两) 牛黄(一钱) 麝香〔一钱(字)〕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丸。紫苏薄荷汤嚼下。
洗药 治一切诸风。
大枫壳 香白芷 荆芥 苦参 何首乌 川椒 防风 苍耳草 麻黄 葱(连根) 上用水一桶煎药汤。取温暖处洗浴。再煎滓添洗。用被盖覆取汗出。不可太多。
太一丹 (出传信适用方) 治诸风及瘫痪偏风。手足顽麻。肢节缓弱。骨肉疼痛。并治头风偏正头痛。项颈拘急。头旋目晕。呕吐痰水。或耳鸣聋。风痰上盛。及疗伤风伤寒头痛。不可忍者。并宜服之。常服消风化痰。清头目。利胸膈。
川芎 川乌(去皮尖) 草乌(去皮尖) 白芷 白附子 黑附子(去皮脐) 细辛(去叶洗)半夏(洗) 天南星(洗) 天麻(洗) 上等分。并生用细末。如药二十四两。即入面二十两白者。同拌匀。滴水和丸如弹子大。日中晒干。每服一粒。茶酒任嚼下。荆芥薄荷茶亦得。如伤寒伤风头目昏疼。用葱白一茎同嚼。热茶清送下。不计时候。此药用之甚效。
大圣一粒金丹 (一名保命丹出和剂方) 治男子妇人一切风疾。气血俱虚。阴阳偏废。卒暴中风。僵仆昏塞。涎潮搐搦不省人事。失音。项强。手足 曳。口眼 斜。
瘫痪偏枯。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举止错乱。四肢麻痹。癫痫倒地目瞑不开。涎盛作声。角弓反张。目睛直视。口噤闷绝。牙关紧急。风搏阳经。目眩头痛。耳内蝉鸣。皮肤抽搐。多困喜睡。项强拘急不能回顾。肾脏风。脚膝疼痛。步履艰难。偏风流注。一边屈伸不得。此药无问新久并治之。有风疾常服尤佳。补益五脏。秘固真元。通流关节。
祛除风邪。壮筋续骨。大效。
白矾(别研枯) 朱砂(别研) 没药(别研) 麝香(净内各半两) 五灵脂(去石)白僵蚕(炒去丝) 白蒺藜(炒去刺各一两) 大川乌头(去皮尖) 大黑附子(并炒去皮脐) 新罗白附子(炮各二两为末) 上为细末合和。用松烟墨半两。井花水磨汁搜丸。每两作六丸。用金箔二百片为衣。窨干。每一丸用生姜半两。取自然汁磨化。用无灰酒暖热半盏。同药温服。量病患酒性能多少。更吃温酒一斗二升投之。以助药力。次用衣被盖覆使卧。汗出为效。势轻者半丸。不拘时候叶氏于本方中去麝香。增天麻、防风、乳香。减没药、朱砂、白矾各一分。
余根据本法。治一切风。及头面诸风。皮肤不仁。多生瘾疹。手足顽麻。名万金丹。一法于本方前四味减半。后六味等分。制料服饵之。法并同。如病势危急不暇求姜酒。以白汤磨。先搽牙龈。牙关宽使可灌药下即苏。亦名大圣一粒金丹。本方中增防风一两。全蝎一分。治中风瘫痪。涎潮不语。手足麻痹痛痒不知。名大圣镇风丹。一方有僵蚕。孕妇不可服。
龙脑丸 (出圣惠方) 治一切风。
龙脑(一分细研) 雄黄(半两细研) 朱砂(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阿胶(一分捣碎炒令黄燥) 丁香(一分) 天南星(一分炮裂) 好墨〔半(两)锭〕 牛黄(一分细研) 天竺黄(一分细研) 上捣罗为末。研令匀。取三月三日以木蜜和丸如豇豆大。每服以热酒研一丸服乌头汤 (出千金方) 治八风五尸。恶气游走胸心。流出四肢。来往不住。短气欲死。
乌头 芍药 干姜 桂心 细辛 干地黄 当归 吴茱萸 甘草(各二两) 上 咀。
以水清神散 (出和剂方) 消风壅化痰涎。治头目昏眩。心忪面热。脑痛耳鸣。鼻塞声重。口眼 动。精神昏愦。肢体疼倦。颈项紧急。心膈烦闷。咽嗌不利。
檀香(锉) 人参(去芦) 防风(去苗各十一两) 薄荷(去土) 荆芥穗(去土) 甘草(各二十两) 石膏(研四十两) 细辛(去苗洗焙用五两) 羌活(去苗一两)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沸汤点服。或入茶末点服亦得。食前服。
追风散 (出和剂方) 治证与前追风散同。
白僵蚕(去丝嘴炒) 全蝎(微炒) 甘草(炙) 荆芥(各二两) 川乌(炮去皮脐)防风(去芦) 石膏(研各四两) 川芎(三两) 麝香(研一两) 上为细末。每五分好茶调下。食后临卧服。常服清头目。利咽膈。消风壅。化痰涎。
磁石丸 (出仁存方) 治一切瘫痪暗风等疾。
磁石(一两) 蛇含 石燕(各一两) 石碌(半两并 醋淬七次) 雄黄 轻粉 朱砂牛黄(头大。
每服一丸。荆芥薄荷酒化下。如是大段风涎暗风。昏迷不省者。更入轻粉少许。白矾半钱研。用药二丸磨。尽作一服灌下便安。服后有汗出见效。三日一服。小儿一丸分三服。
定风饼子 (出医方大成) 治风客阳经。邪伤腠理。背膂强直。口眼 斜。体热恶寒。痰厥。头目疼痛。肉 筋惕。辛额鼻渊。及饮酒过多呕吐痰沫。头目眩晕如坐车船。常服解五脏天麻 川乌(炮) 南星(炮) 半夏(炮) 川姜 川芎 白茯苓 甘草 防风 上等分。
用生姜汁为丸如龙眼大。按作饼子。朱砂为衣。每服一饼细嚼。姜汤下。不以时候。但不当生用。仍须炮裂。预服最防风疾。一方无防风。
大省风汤 治诸虚风涎潮痰厥。神昏头晕。语涩。手足搐搦。半身不遂。及历节风痛。筋脉挛急。
川芎 半夏 防风(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全蝎(去毒三个) 附子(生用去皮脐) 川乌(去皮脐) 木香 南星(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煎温服。
不拘时候。气虚加沉香。气逆加紫苏。胸膈不利为痰。倍加半夏、人参。头晕头痛。加天麻半两。全蝎二钱。煎熟入麝香。热风左瘫右痪。口眼 斜。口噤不能言。手足顽麻。于本方中去附子、川乌。一方无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