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杂着》- 卷之六 - 附方
大承气汤 治表里俱实,大便秘结,烦渴,谵妄,脾胃怫郁,留饮不散,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呕冷液,大渴不能饮,强饮不能消,脉沉实而有力者。
大黄(炒) 芒硝(各五钱) 浓朴(姜制,一两) 枳实(麸炒)上水煎服。
桃仁承气汤 治瘀血停滞,腹内作痛,或发热,狂,大便秘结等症。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 桂枝 芒硝(各一钱) 大黄(二钱) 甘草(一钱)上水煎,空心服。
花蕊石散 治瘀血停积腹中作痛,或溢口鼻,打扑伤损,瘀血内结,大便不通等症。
花蕊石(一斤) 硫黄(四两)上和匀,用纸泥封固瓦罐,入药仍封固,阴干。如急用,以焙笼内炙干, 赤,去火,次日取出,细研。每服一钱,童便、热酒下。
清燥汤 治元气虚弱,湿热乘之,肢体酸软,或头目眩晕,饮食少思,口干作渴,或自汗盗汗,胸满气促,小便赤少,大便不调等症。
黄 (一钱五分) 五味子(炒,九粒) 黄连(二分) 苍术 白术 麦门冬 陈皮 生地黄泽泻(各五分) 白茯苓 人参 当归 升麻(各三分) 神曲(炒) 猪苓 柴胡 甘草(炙,各二分)黄柏(酒制,一分)上水煎服。
五苓散 治下部湿热,小便赤少,或淋漓作痛。
白术 猪苓(各一钱) 茯苓 泽泻(各一钱五分) 肉桂(三分)上水煎服。
黄芩清肺饮 治肺金有热,不能生肾水,而小便不利等症。
黄芩(一钱) 山栀(二钱)上水煎服。不利加盐豉二十粒。
清心莲子饮 治热在气分,烦躁作渴,小便赤浊淋沥,或阴虚火盛,口苦,咽干,烦渴,微热者。
黄芩(炒) 麦门冬 地骨皮 车前子(炒) 柴胡 人参(各一钱)上水煎服。
益志汤 治肾经亏损,遗精,白浊,四肢烦倦,时发蒸热等症。
鹿茸(去毛酥炙) 巴戟(去心) 枸杞子 熟地黄 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附子(炮去皮脐)桂心(不见火) 山茱萸 白芍药 甘草(炙) 防风(各等分)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盐少许,同煎,空心服。
金锁正元丹 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饮食减少,恍惚多忘,气促喘乏,夜多异梦,心忪,盗汗,小便滑数,遗精,白浊,一切元脏虚冷之病,并宜治之。
五倍子 茯苓(各八两) 紫巴戟(去心,十六两) 补骨脂(酒浸炒,十两) 肉苁蓉(净洗焙干)胡芦巴(炒,各一斤) 龙骨 朱砂(另研,各三两)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下。
茯菟丸 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尿有余沥,或小便白浊,梦寐遗精等症。
菟丝子(五两) 白茯苓(三两) 石莲肉(二两)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萆 厘清饮 治真元不固,不时白浊,或小便频数、凝如膏糊等症。
益智(取仁) 萆 菖蒲 乌药(各等分)上为末,入盐少许,水煎,空心服。加茯苓、甘草亦可。
远志丸 治心神不宁,心火内动,以致小便赤浊,或惊悸怔忡,寤寐不安,心气虚乏等症。
远志(甘草水煮去心,半斤) 茯神(去木) 益智仁(各二两)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枣汤下。
小温金散 治心肾虚热,小便赤白淋沥,或不时自汗等症。
人参 莲肉(去心) 巴戟肉 益智 黄 (蜜炙) 萆 (酒浸炒) 麦门冬(去心)赤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一钱)上用灯芯十茎,枣一枚,水煎。
严氏 附汤 治气虚阳弱,自汗不止,肢体倦怠等症。
黄 (蜜炙) 附子(炮,等分)上每服四钱,姜、水煎。未应,更加之。
参附汤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等症。
人参(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上分作三服,姜、水煎。
局方石苇散 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出,脐腹急痛,或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出沙石等症。
芍药 白术 滑石 葵子 当归 瞿麦(各三钱) 石苇 木通(各二钱) 甘草 王不留行上为末,每二钱,空心小麦汤调下。
姜附赤石脂朱砂丹 治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忘,魇梦不已,下元虚冷,遗尿,精滑,或阳虚精漏不止,或肾气虚寒,脾泄,肾泄等症。
附子(生) 干姜(各半两) 赤石脂(一两半,水飞)上为细末,酒糊丸绿豆大。每十五至二、三十丸。大便不和米饮下,小便不禁茯苓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