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要)人参三白汤方 - 卷下附后贤治中寒方论变法 - 中寒论辩证广注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寒论辩证广注

《中寒论辩证广注》- 卷下附后贤治中寒方论变法 - (蕴要)人参三白汤方

作者:丹波元胤 朝代: 阅读数:16人阅读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俱中) 人参(上)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上煎法同前。脉沉足冷。加附子半个。

   琥按上方。本系温补脾胃之剂。加附子。则兼暖下焦虚寒矣。吴氏云云。必其人不但服凉药太过。兼受攻克已极。

   中气虚冷。故暂用热补以取效。因有伏火。余热不清。仍用黄连石膏等药调之。则知前加姜附。亦为太过。非正治之法也。学人倘遇此等证。还当细审。不可乱投汤药也。

   准绳云。阴黄。身冷汗出。脉沉而黄。乃太阴经中湿亦有体痛发热者。身如熏黄。终不如阳黄之明如橘子色也。当叩其小便之利与不利。小便自利。术附汤。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五苓散。

   略例云。伤寒病遇太阳太阴司天若下之太过。往往变成阴黄。一则寒水太过。水来犯土。一则土气不及。水来侵之。

   多变此疾。一则茵陈茯苓汤。加当归桂枝。二则茵陈橘皮汤。加姜术半夏。三则茵陈附子汤。四则茵陈四逆汤。五则茵陈姜附汤。六则茵陈吴茱萸汤。

   赵宗颜因下之太过。生黄。脉沉细迟。无力。次第用药。至茵陈附子汤大效。

   赵秀才因下之早。黄病脉寸微尺弱。身冷。次第用药。至茵陈四逆汤大效。

   准绳按海藏次第用药者。谓先投茵陈茯苓汤。次投茵陈陈皮汤。又次投茵陈附子汤也。赵秀才次第仿此。

   

中医书籍:中寒论辩证广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