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指南》- 卷三 - 滋肾丸
滋肾丸(东垣又名通关丸) 治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及肾虚蒸热,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脉上冲而喘。
黄柏(二两,酒炒) 知母(一两,酒炒) 桂(一钱)蜜丸。
抽薪饮(景岳) 治诸凡火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炒) 黄柏(各五钱) 枳壳(钱半) 甘草(三分)煎成,食远温服。如热在经络肌肤者,加连翘花粉以解之。热在阳明头面,或躁烦便热者,加生石膏以降之。热在下焦,小水痛涩者,加草龙胆车前以利之。热在阴分,津液不至者,加麦冬生地白芍之类以滋之。热在肠胃实结者,加大黄芒硝以通之。
徙薪饮(景岳) 治三焦气火,一切内热,渐觉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剂。其甚者,宜抽薪饮。
黄芩(二钱) 麦冬 白芍 黄柏 茯苓 丹皮(各钱半) 陈皮(八分)如多郁气逆伤肝,胁肋疼痛,或致动血者,加青皮栀子。
龙胆泻肝汤(《局方》) 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
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酒洗) 生地(酒炒) 柴胡 生甘草泻青丸(钱乙) 治肝火郁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肿痛。
当归 川芎 羌活 防风 大黄 龙胆草 栀子等分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化下。
泻白散(钱乙) 治肺火皮肤蒸热,洒淅寒热,日晡尤甚,喘嗽气急。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百粒)泻黄散(钱乙)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升麻 白芷 防风 枳壳 黄芩(各钱半) 石斛(钱二分) 半夏(一钱) 甘草(七分)导赤散(钱乙) 治小肠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切牙口渴。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玉女煎(景岳) 治水亏火胜,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症,其效如神。若大便溏泄者,大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麦冬(二钱) 知母(二钱) 牛膝(钱半)如火之极盛者,再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五味子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钱半,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二三钱尤妙。
左金丸 治肝胆郁火,左胁作痛,或胸胁痛不可忍,吞酸吐酸,筋疝痞结,酒湿发黄。亦治噤口痢,汤药入口即吐。
黄连(六两,姜汁炒) 吴茱萸(一两,盐水泡)水丸。
三黄丸(又名三补丸) 治三焦有火,嗌燥喉干,二便闭结,及湿痰夜热。
黄连 黄芩 黄柏粥丸。
亦有去黄柏用大黄者。
普济消毒饮(东垣) 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口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五钱) 陈皮(去白) 甘草 元参 柴胡 桔梗(各二钱)连翘 板蓝根 马勃 鼠粘子 薄荷(各一钱) 僵蚕 升麻(各七分)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一方无薄荷有人参三钱,亦有加大黄治便秘者,或酒浸或煨用。
香连丸(《直指》) 治脾胃两经中湿火传变,大肠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二十两,吴茱萸十两同炒,去茱萸用) 木香(四两八钱,不见火)醋和丸,米饮下。一方等分蜜丸。一方加甘草八两,黄连用蜜水拌,蒸晒九次,入木香为丸。
大补元煎(景岳) 治男妇气血大亏,精神失守,急剧等症。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人参(一二钱) 熟地(三四钱或三两) 山药(炒) 杜仲(各二钱) 当归(二三钱) 萸肉(一钱) 枸杞(二三钱) 甘草(一二钱,炙)如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属,随宜用之。如气分偏虚者,加黄 白术。胸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涩者,加川芎,去萸肉。如滑泄者,去当归,加五味故纸。
五福饮(景岳) 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 熟地(随宜) 当归(二三钱) 白术(炒,钱半) 甘草(炙,一钱)加姜枣。凡气血俱虚等症,以此为主。或宜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柴麻升葛,左右逢源,无不可也。宜凉者,亦当随宜加之。
五君子煎(景岳)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水一盅半煎服。
六味异功煎(景岳) 治症同前而兼微滞者。
即前方加陈皮一钱。此即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也。
五物煎(景岳) 治妇人血虚凝滞,蓄积不行,小腹痛急,产难经滞,及痘疮血虚寒滞等症,神效。
当归(三五七钱) 熟地(三四钱) 白芍(二钱,酒炒) 川芎(一钱) 肉桂(一二三钱)兼胃寒及呕恶者,加干姜炮用。水道不利,加泽泻或猪苓。气滞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乌药。阴虚疝痛者,加小茴香。血滞不行,脐下若覆杯渐成积块者,加桃仁红花。
六物煎(景岳) 治气血俱虚等症。
熟地(或用生地) 当归 川芎(三四分,不宜多) 白芍(俱随宜加减) 人参 炙草加减一阴煎(景岳) 治水亏火胜之甚者。
生地(二钱) 熟地(三五钱) 白芍(二钱) 甘草(五七分,炙) 麦冬(二钱)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如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二陈汤(《局方》) 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
半夏(姜制,二钱) 陈皮(去白)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加生姜煎。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二术。燥痰,加蒌杏。食痰,加楂麦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及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
六安煎(景岳) 治风寒咳嗽,痰滞气逆。
陈皮(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年老气弱者不用)加生姜三五七片。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细辛七分。若冬月寒邪盛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止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凡时行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兼胀满者,加浓朴一钱,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猝倒,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
金水六君煎(景岳)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神效妙剂。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钱半)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炙草(一钱)加生姜三五七片。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膈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滚痰丸(王隐君) 治实热老痰怪症百病。
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酒蒸) 黄芩(各半斤)将礞石打碎,同焰硝一两,同入瓦罐盐泥固济,晒干火 ,石色如金为度,研末,和诸药水丸,量人虚实服之,姜汤送下。服后仰卧,令药在胸膈之间,除逐上焦痰滞,不宜饮水行动。
牛黄丸 治中风痰火闭结,或螈 瘫痪,语言蹇涩,恍惚眩运,精神昏愦,不省人事,或喘嗽痰壅烦心等症。
牛黄 麝香 龙脑(三味另研) 羚羊角 当归 防风 黄芩 柴胡 白术 麦冬(去心)白芍(各七钱半) 桔梗 茯苓 杏仁(去皮尖) 川芎 大豆黄卷 阿胶(各八钱半) 蒲黄 人参神曲(各一两二钱半) 雄黄(四钱,另研) 甘草(二两半) 白蔹 肉桂(去皮) 干姜(各三钱七分) 犀角(一钱镑) 山药(三两半) 大枣(五十枚,皮去核) 金箔(六百五十片,内存二百片为衣)为细末,炼蜜同枣膏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
三生饮 治寒气中脏,六脉沉细,痰壅喉响,不省人事,乃寒痰厥逆之症。
生乌头 生南星 生附子(各钱半) 生姜(五片) 生木香(五分)水煎服。薛立斋曰∶每服必用人参驾驭而行,方为有益。
大秦艽汤 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语言蹇涩,乃血弱不能养筋,宜用养血疏风之剂。经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
秦艽(钱半) 生地 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羌活 独活 防风 白术 甘草 黄芩(酒炒) 白芷(各八分) 细辛(三分)水煎服。如或烦躁口渴,加石膏钱半。阴雨加生姜三片,春夏加知母八分。
橘红半夏汤 治痰气上逆。
橘红 半夏(各一两)浓煎,加生姜汁服。
橘皮竹茹汤(《金匮》) 哕逆者,此汤主之。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后人加半夏麦冬赤茯苓枇杷叶,亦以此名。
半夏生姜加大黄汤(金匮) 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无奈者,此汤主之。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斤) 大黄(量加)水七升,煮半夏取二升,内姜汁煮取一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黄连阿胶汤(仲景)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此汤主之。
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三物去渣,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扰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萎蕤汤(《活人书》) 治风温兼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眩喉痛,咽干舌强,胸内疼痞满,腰背强。
萎蕤(三钱) 石膏(一两,杵碎) 白薇 麻黄(汤泡焙) 葛根(一两) 羌活 川芎 甘草杏仁(去皮尖,各半两) 青木香(一分,冬一两,春半两,炒)上锉剂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日三服。
脾肾双补丸(仲淳)人参 莲肉(炒) 山萸(烘) 山药(各一斤,炒) 五味子(蜜蒸) 菟丝子(各半斤) 橘红砂仁(各六两,炒) 车前子(米泔浸) 巴戟肉(各十二两,甘草汁煮) 肉豆蔻(十两) 补骨脂(一斤,盐水浸炒)上为末,炼蜜丸。如虚而有火,或火盛肺热者,去人参肉豆蔻巴戟肉补骨脂。
当归抑气散(严氏) 治妇人气盛于血,变生诸症,头晕膈满。
当归(三两) 香附(四两) 陈皮(二两) 茯神(一两) 甘草(一两,炙)每服二钱。
达原饮(吴氏)槟榔(二钱) 浓朴(一钱) 草果(五分) 知母(一钱) 芍药(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五分)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
三消饮(吴氏) 邪渐入胃,此方乃表里分消法也。
即前达原饮加羌活葛根柴胡大黄姜枣煎服。
凉膈散(《局方》) 治心火上盛,膈热有余,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衄涎嗽稠粘,二便淋闭,胃热发斑,疮疹黑陷,诸风 ,手足掣搦,筋挛疼痛。
连翘 栀子 薄荷 黄芩 甘草 芒硝 大黄加枣二枚,葱一根水煎。
清心凉膈散 治症同上。
即前凉膈散加黄连竹叶。煎成去渣,入蜜少许温服。如头痛加防风川芎石膏。
田氏五子饮 治精气不固,梦遗滑脱。
枸杞子 菟丝子 五味子 车前子 覆盆子水煎服。
滋燥养荣汤 治爪枯肤燥兼风秘,火烁金伤血液亡。
生地 熟地 黄芩 甘草 当归 白芍 秦艽 防风三化汤(洁古)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内有便溺之阻。
即小承气汤加羌活。
犀角地黄汤(《局方》) 治劳动心火,热入血室,吐血衄血,发黄发狂,及小儿疮痘血热等症。
犀角尖 生地 白芍 丹皮水煎服,或地浆水煎。
治气六合汤(海藏) 治气郁经阻。
四物汤加浓朴陈皮。
水煎服。
戊己丸(《局方》)治脾经受湿,泻痢不止,水谷不化,脐腹刺痛。
黄连 吴茱萸 白芍(各五两)一方黄连四两,吴茱萸二两,白芍三两。
上为细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导赤各半汤(节庵) 治劳动心神,伏邪抑发。
人参 麦冬 茯神 甘草 犀角尖 黄连 知母 黄芩 栀子 滑石水煎服。
吴萸四逆汤 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
附子 干姜 甘草 吴茱萸加生姜水煎服。
三妙散 治湿热上行。
即二妙散,加牛膝。
为末服。
补肝散(《简易》) 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羞明怕日。
夏枯草(五钱) 香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服无时。
当归养荣汤(《原机》) 治睛珠痛甚不可忍。
熟地 白芍 归身 川芎(各一钱) 羌活 防风 白芷(各七分半)上方以七情五贼劳役饥饱重伤脾胃。脾胃者,多血多气之所。脾胃受伤,则血亦病,血养睛,睛珠属肾,今生意已不升发,又复血虚不能养睛,故睛痛甚不可忍,以防风升发生意,白芷解利引入胃经为君,白芍止痛益血通血,承接上下为臣,熟地补肾水真阴为佐,当归川芎行血补血,羌活除风引入少阴为使。血为邪胜睛珠痛者,及亡血过多之病,俱宜服也。服此药后,睛痛虽除,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不减者,助阳活血汤主之。
助阳活血汤(原机) 治眼睫无力,常欲垂闭。
黄 甘草 当归 防风(各五分) 白芷 蔓荆子(各四分) 升麻 柴胡(各七分)上方以黄 治虚劳,甘草补元气为君,当归和血补血为臣,白芷蔓荆子防风,主疗风升阳气为佐,升麻导入足阳明足太阴脾胃,柴胡引至足厥阴肝经为使,心火乘金,水衰反制者,亦宜服也。
当归补血汤(原机) 治男子衄血便血,妇人产后崩漏,亡血过多,致睛珠疼痛,不能视物,羞明酸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俱各酸痛。
生地(四分) 熟地 当归(各六分) 白芍 川芎 牛膝 白术 甘草 防风(各五分)天门冬(四分)上方专补血,故以当归熟地为君,川芎白芍牛膝为臣,以其祛风续绝,定痛而通补血也,甘草白术,大和胃气,用以为佐,防风升发,生地补肾,天门冬治血热,谓亡血生风燥,故以为使。
五退散 治眼中翳障。
蛇蜕 蝉蜕 蚕蜕 猪蹄爪 穿山甲 防风 菊花 草决明 石决明 甘草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薄荷汤下。
千金磁朱丸(原机) 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
磁石(吸针者) 辰砂 神曲先以磁石置巨火中 ,醋淬七次,晒干,另研极细二两,辰砂另研极细一两,生神曲末三两,与前药和匀,以神曲末一两,水和作饼,煮浮为度,搜入前药,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饭汤下。上方以磁石辛咸寒,镇坠肾经为君,令神水不外移也。
辰砂微甘寒,镇坠心经为臣,肝其母,此子能令母实也,肝实则目明。神曲辛温甘,化脾胃中宿食为佐,生用者,发其生气,熟用者,敛其暴气也。服药后,俯视不见,仰视渐睹星月者,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累发者服之,则永不更作,空心服此,午前更以石斛夜光丸主之。
王肯堂按此方磁石法水入肾,辰砂法火入心,而神曲专入脾胃,乃道家黄婆媒合婴 之理,倪生释之为费词矣,或加沉香半两,升降水火之义。
石斛夜光丸 治症同上。
人参 天冬(焙) 茯苓(各二两) 麦冬 生地 熟地(各一两) 菟丝子 甘菊 草决明杏仁山药 枸杞子 牛膝(酒浸,各七钱半) 五味子 蒺藜 石斛 苁蓉 川芎 甘草(炙)枳壳(麸炒) 青葙子 防风 黄连 犀角 羚羊角(镑,各五钱)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送下,又名固本还睛丸。
上方羡补药也。补上治下利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也,故君以天冬人参菟丝之通肾安神,强阴填精也。臣以麦冬五味杏仁茯苓枸杞牛膝二地之敛气除湿,凉血补血也。佐以甘菊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甘草枳壳山药青葙之治风疗虚,益气祛毒也。使以防风黄连草决羚羊犀角之散滞泄热,解结明目也。阴弱不能配阳之病,并宜服之,此从则顺之治法也。
济阴地黄丸 治足三阴亏损,虚火上炎,致目瞳散大,视物不的,或昏花涩紧,作痛羞明,或卒见非常等症。
熟地 萸肉 山药 麦冬 五味子 当归 枸杞子 菊花 巴戟肉 肉苁蓉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下。
加减驻景丸 治肝肾气虚,视物 ,血少气多。
熟地 当归(各五两) 枸杞子 五味子 车前子(各二两,略炒) 楮实子(无翳不用)菟丝子(酒煮焙,半斤) 川椒上为细末,蜜水煮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可。
三仁五子丸 治肝肾不足,体弱眼昏,内障生花,不计远近,即前驻景丸加柏仁枣仁米仁苁蓉茯苓沉香,等分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四物五子丸 治肾亏血亏。
即前驻景丸合四物。
六味五子丸 治左尺无力,或脉数有热,真阴虚者。
即前驻景丸去归地合六味。
地芝丸 治目能远视不能近视。
生地(焙) 天冬(各四两) 枳壳(炒) 菊花(各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茶清送下。
定志丸 治目能近视不能远视。
远志(去苗心) 菖蒲(各二两) 人参 茯苓(各一两)为细末蜜丸,朱砂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食后米饮下。
除风益损汤(《原机》) 治目为物伤。
四物汤(各一钱) 防风 前胡 本(各七分)水煎服。
上方以熟地补肾水为君,黑睛为肾之子,此虚则补其母也,以当归补血,目为血所养,今伤则血病,白芍补血又补气,为血病气亦病也,为臣,川芎治血虚头痛, 本通血去头风为佐,前胡防风,通疗风邪,俾不凝留为使,兼治亡血过多之病。
加味四物汤 治打伤眼目。
即四物汤加防风荆芥等分。
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再入生地汁少许,去渣温服,再以生地一两,杏仁二十粒,去皮尖研烂,用绵纸裹药敷在眼上令干。
人参补阳汤(原机) 治伤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窍,其病隐涩赤肿,生翳羞明,头脑骨痛。
羌活 独活(各六分) 白芍 生地 泽泻(各三分)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 甘草当归 熟地(酒洗,焙,各四分) 柴胡 防风(各五分)水煎服。
上方分利阴阳,升降上下之药也。羌活独活为君,导阳之升也。茯苓泽泻为臣,导阴之降也。参术大补脾胃,内盛则邪自不容, 防大实皮毛,外密则邪自不入,为之佐也。当归熟地,俱生血,谓目得血而能视也。生地补肾水,谓神水属肾,白芍理气,柴胡行经,甘草和百药,为之使也。
神效黄 汤(东垣) 治目紧缩小,羞明畏日,视物不明。
黄 (二钱) 人参(八分) 蔓荆子 甘草(炙) 陈皮(各一钱) 白芍水煎,临卧热服。
五味泻白散 治风热翳膜血筋,一切肺热外障。
当归 生地 白芍 栀子 黄芩各等分为末,每服三五钱,为散为汤任服。
清宁丸 治一切热病。
大黄(十斤,须锦纹者,切作小块如棋子大)用好酒十斤,先将泔水浸大黄,浸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以酒浸之,再蒸晒收干,另用桑叶 桃叶 槐叶 大麦 黑豆 绿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侧柏叶铺甑蒸过晒干,再蒸再晒,制后再用。
半夏 浓朴 陈皮 白术 香附 车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过晒干,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炼为梧子大丸,每服一二钱,或为散亦可。
珠参散(新方) 治真阴不足,阴涸内热,内障青盲。
真珠 人参等分为末,人参汤送,或莲肉汤亦可。
行血散(新方) 治血为邪乘,凝住经络,或因过服寒凉,遏抑阳气,阻塞不通,致目生翳膜,视物少形,及妇人经水不至,睛赤珠疼,起星起障, 肉羞明等症。
红花 苏木或合四物六物,或合逍遥八珍,随时酌用。
清暑汤(新方) 治夏月贪凉饮冷,遏抑阳气,以致头痛恶寒,相火上炎,两目红肿,眵泪如脓,甚者色带黄滞,睛珠翳障,及深秋伏暑内发,赤涩羞明。
藿香 青蒿 滑石以三味作汤,暑必伤气,藿香辛温通气,暑必兼热,青蒿苦寒清热,暑必挟湿,滑石甘淡除湿,或合四君,或合六味,或合生脉异功逍遥散,均可随症酌用。
清火汤(新方) 治天行热毒,人有受之即发,头疼目赤,痒痛异常,或泪如血水,舌红口渴,小便短赤。
连翘 山栀 归尾 赤芍 石斛水煎服。连翘除其上热,山栀导其下热,归芍破其血,为血实宜破之也。石斛清其中,为中热宜清之也。合导赤散同用,以治两皆红肿之症,应手取效。
柏香丸(新方) 专治 肉板睛,或眼生血疣,神效异常。数服之后, 肉即退。
若血疣则不摘而自落,屡试屡验,用者珍之。
侧柏叶(同在黄拌蒸数次) 香附(制)水法丸,每服二钱。
和肝散(新方) 治肝气不和,目赤肿痛,或因含怒未发,郁伤肝阴,以致肝阳上僭,两目昏花,羞明翳雾,眵泪俱多,甚则瞳神散大,视物无形。
香附(一斤,分作四分,一分以酒浸,一分以盐水浸,一分以蜜浸,一分以乳浸,每浸三日夜后,晒干,各为细末)每服二钱,随所用汤剂均可加用,或单服亦可,白滚汤调下。
明目散(新方) 治五志之火上攻于目,生翳起障,赤肿疼痛,眵泪羞明,视物昏花,此方神效。
当归 草决明 冬术 蝉蜕 川芎 大黄 红花 桑白皮 山栀 薄荷 白蒺藜 苍术木通 连翘 石膏 池菊 荆芥 赤芍 枳壳 生地 黄芩 羌活 独活(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随所用汤剂加入亦可,单服酒调,或蜜汤调下俱可。
明目丸(新方) 治火之甚者。
即前明目散加黄连五钱为丸。
拨云丸 治一切翳膜外障。
当归(一两二钱) 川芎 地骨皮 白蒺藜 密蒙花 池菊 羌活 荆芥(各一两) 红花(五钱) 木贼(一两) 蔓荆子 薄荷 枳壳 甘草(各五钱) 蝉蜕 蛇蜕 川连(各二钱) 川椒(七钱半)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钱。
复睛丸 治一切目疾。
当归 蝉蜕 槟榔 夏枯草 胡黄连 黄 白蒺藜(各一两)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枳壳 白芍 赤芍 川芎 柴胡 青皮 陈皮 甘草(各四钱) 茯苓(三钱) 白芷(二钱)木贼(七钱) 蛇蜕 本(各二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
八制保瞳丸 治肝肾两亏,瞳神失守,视物不明。
枸杞(一斤,分作八分,先用酒润透,一用蜜拌,一用乳拌,一用青盐拌,一用黑芝麻拌,一用川椒拌,一用小茴拌,一用独活拌,一用菖蒲拌,俱用三钱,各炒,须不变红色为佳,若变黑色,便不效矣)各磨细末,稍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
鼻碧云散 治肿胀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鼻塞,头脑酸痛,外翳扳睛,眵泪稠粘。
鹅不食草(二钱) 青黛 川芎(各一钱)为细末,先噙水满口,每服如米许 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无时。此乃开锅盖法,欲使邪毒不闭,令有出路也。
观音灸 治六淫所侵,头脑痛不可忍。
麝香 西丁等分烊化,嵌铜钱孔内,逢痛处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