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 - 卷之四 - 万病回春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万病回春

《万病回春》- 卷之四 - 汗证

作者:龚廷贤 朝代:明 阅读数:9人阅读

   脉∶汗脉浮虚,或濡或涩。自汗在寸,盗汗在尺。自汗大忌生姜,以其开腠理故也。

   盗汗者,属阴虚,睡中而出,醒则止也。

   

   当归六黄汤

    治盗汗之圣药也。

   当归 黄 (各一钱)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 黄芩 黄连(各七分)上锉一剂。水煎,通日服。

   

   当归地黄汤

    治盗汗属气血两虚者。

   当归 熟地 生地 白芍(酒炒,各一钱) 人参(五分) 白术(去芦,一钱) 茯苓(去皮) 黄(蜜炙,各一钱) 黄柏(蜜水炒) 知母(蜜水炒) 陈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上锉一剂。枣一枚,浮小麦一撮,水煎,温服。

   自汗者,属阳虚,时常而出也。

   

   参 汤

    治自汗。

   人参(去芦) 黄 (蜜炒)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熟地(各一钱) 甘草(炙,二分) 加白芍(酒炒) 酸枣仁 牡蛎( ,各一钱) 陈皮(七分) 乌梅(一个)上锉一剂。枣二枚,浮小麦一撮,水煎,温服。

   盗汗,自汗者,宜实腠理也。

   

   白龙汤

    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等症。

   桂枝 白芍(酒炒) 龙骨( ) 牡蛎( ,各三钱) 甘草(炙,三钱)上锉一剂。枣二枚,水煎服。

   

   四制白术散

   白术(四两) 黄 (炒一两),石斛(炒一两),牡蛎(炒一两),麦麸(炒一两)止用白术,为末。每服三钱,粟米汤调服。

   

   文蛤散

    治自汗盗汗。五倍子(为末)用津唾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系缚。一宿即止。加白枯矾末,尤妙。

   又方 用何首乌末津唾调,填脐中。即止。

   心汗者,心孔有汗,别处无也,名曰心汗。因忧思悲恐惊、劳伤、郁结而成。

   

   茯苓补心汤

    治心汗症。

   茯苓 人参 白术 当归 生地黄 酸枣仁 白芍 麦门冬 陈皮 黄连(炒,各等分)辰砂(研末,临服调入,五分) 甘草(三分)上锉一剂。枣二枚,乌梅一个,浮小麦一撮,水煎,食远服。

   头汗者,邪搏诸阳之首也。其症渴饮浆水、小便不利,此温热也,必发黄。用茵陈汤或五苓散,二药之分,为有虚实故也。

   大汗发润,喘而不止者,死也。

   黄汗者,汗出染衣,黄如柏汁是也。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染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时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服二仙酒。

   

   二仙酒

   黄 (蜜炒) 白芍(酒炒,各五钱) 桂枝(三钱)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原病式》曰∶心热则汗出,亦有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作汗,凉膈散主之(方见火证)一自汗不休,因内伤及一切虚损之症所得者,用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俱用蜜水炒,少加制附子、麻黄根、浮小麦(方见补益)。

   若阳盛阴虚盗汗者,用当归六黄汤(方见前)。

   若阳气虚弱,汗出不止、肢体倦怠,用参附汤(方见眩晕)。

   若上热喘急、盗汗气短头晕者,用参附汤(方见眩晕)。

   若肾气虚弱,盗汗发热者,用六味丸(方见补益)。

   若肾气虚乏盗汗恶寒者,用八味丸(方见补益)。

   若气血俱虚而盗汗者,用十全大补汤(方见补益)。

   

   治脚汗方

   白矾(五钱) 干葛(五钱)为末。水煎,逐日洗。连五日,自然无汗。

   

中医书籍:万病回春

上一节:恶寒

下一节: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