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素问 - 黄帝内经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素问 -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作者:黄帝 朝代:战国至秦汉 阅读数:55人阅读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歧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

   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歧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帝曰:善。

   

中医书籍: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