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 古本难经阐注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本难经阐注

《古本难经阐注》- - 正文

作者:丁锦 朝代:清 阅读数:6人阅读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此言四时变病死生。皆藉胃气为主。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此总结上文四时之脉。合五脏之义也。脾属土。而分旺于四季。则四时之平脉。皆属于脾。故不能另求脾土之平脉也。然脾之衰也。则有雀啄下漏之可见矣。

   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然。是其病有内外证。

   此越人谓去古轩岐既久。医者各执己见。各立成法。将何以别其是非耶。脉有三部。至变为四时。俱各立之成法也。谓不必别其孰是孰非。但以下文病之内外证。辨别脉之是非。则轩岐之旨。言言可据矣。即此可见轩岐而下。中流砥柱之书。惟此为最也。六十首古经名。

   其病为之奈何。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

   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此诊得肝之病脉也。肝脏清净。故善洁。面青。肝之色也。善怒。肝之志也。肝属木而左。

   故脐左有动气。牢坚硬也。肝病肝气不行。故四肢满闭。淋溲。小便淋沥而不快也。便难。大便难也。转筋。筋急也。

   有肝之色。辨肝之证。是肝之脉也。下仿此。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 。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此心色心病心脉也。心在上。故动气在上。 音噎。张注有声无物。心中热。故发 。则当于决切为是。俟考正。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

   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此脾色脾脉脾病也。脾位居中。故动气当脐。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此肺色脉肺肺病也。右属肺。故动气在右。肺主皮毛。故寒热。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泄如下重即泄而下重而如古通)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此肾色肾脉肾病也。肾在下。故动气在下。欠者气相引也。泄如下重者。大便时。腰下沉而窘也。以上五条。言五脏脉色病之定体。证字病字俱有内外之义。

   十七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生死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尽知也。

   此言或有死。即下文之相克脉。不治自愈。即十三难之相生脉。或连年月。即五十五难积聚病之相应脉。

   故曰可尽知也。

   

中医书籍:古本难经阐注

上一节:正文

下一节: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