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解 - 卷七泻证门 - 儿科萃精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卷七泻证门 - 泻解

作者:陈守真 朝代:民国 阅读数:3人阅读

   《经》曰∶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泻泄。夫泄泻无不本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脾健则胃和,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泄作矣。

   如肠鸣腹不痛者,是湿,宜用燥渗。

   饮食入胃,不能留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气虚,宜用温补。

   腹痛肠鸣,如水声,痛一阵、泻一阵者,是火,宜用清利。

   时泻时止,或多或少,是疾枳,宜豁之。

   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宜消之,体实者宜下之。

   脾泻已久,大肠不禁者,宜涩之,元气下陷者,宜用升提。

   小儿之泻,多因脾被湿浸,土不胜水而成,然致病之原不同,或乳食停滞,或感受寒暑,或惊邪外触,或脏受寒冷,或脾虚作泻,更有飧泻水泻之证,均须详细明辨,因作泻解。

   

中医书籍:儿科萃精

上一节:热吐

下一节:伤乳食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