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主风湿顽痹不仁,筋骨挛缩,脚疼冷风掣,瘫缓,血脉断绝。取干沙日曝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则更易之,取热彻通汗。然后随病进药,及食忌风冷劳役。
治气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涎。皆因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涎日久得之。苏合香丸、感应丸各等分,和丸如粟米大。紫苏汤下三十丸,立效!(方见大方科中气、秘涩类。)
风头眩者,由血气虚,风邪入脑,而引目系故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血气与脉并于上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逢身之虚,则为风邪所伤,入脑则脑转而目系急,目系急故成眩也。 诊其脉,洪大而长者,风眩。又得阳维浮者,暂起目眩也。风眩久不瘥,则变为癫疾。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以两手抱右膝,着膺,除风眩。 又云∶以两手承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元。愈头眩风癫。坐地,舒两脚,以绳绊之,大绳绊讫,拖辘轳上来下去,以两手挽绳,使脚上头下,使离地,自极十二通。愈头眩风癫。久行,身卧空中,而不堕落。 又云∶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捉颐,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 又云∶凡人常觉脊背倔强,不问时节,缩咽膊内,仰面,努膊井向上,头左右两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住,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众病尽除。 又云∶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手项上。治久寒不能自温,耳不闻声。 又云∶脚着项上,不息十二通,愈大寒不觉暖热,久顽冷患,耳聋目眩病。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变也。 又云∶低头,不息六通。治耳聋、目癫眩、咽喉不利。 又云∶伏,前,侧牢,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随左右聋伏,并两膝,耳着地,牢,强意多用力至大极。愈耳聋目眩病。久行不已,耳闻十方,亦能倒头,则不眩也。八件有此术,亦在病疾难为。
治噤口痢杏仁(十个煮熟去皮尖) 黄丹(二钱) 红枣(十个煮熟去皮核)上捣成膏如丸不就入熟蜜少许丸作十丸晒干用银簪挑于灯上烧过研细酒调下
(宋开宝)【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主解诸毒药,止痛,消疮毒肿,除发热咳嗽,治人及马急黄,杀小虫。 【核】曰∶出剑南、宜州、果州,及广西忠州、万州。茎蔓如大豆,叶青翠,经冬不凋;广南一种如小槐,高尺许,石鼠啖其根,捕取者收其肠胃曝干,用以解毒攻热,云甚效。 【 】曰∶宣散气生曰山;食肉皿器曰豆。盖言受纳腐化者胃也。一名黄结,以病状言。 一名中药,以功用言。种种功用,种种病状,悉从中枢,散宣生气,所谓解从结心,解即分散。
夜卧时但以手抚心,咒曰∶天灵即荣,愿得长生。五脏神君,愿得安宁。男诵二十一遍,女诵十四遍,即长生祛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