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疟疾 - 卷四疟疾总论 - 症因脉治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症因脉治

《症因脉治》- 卷四疟疾总论 - 外感疟疾

作者:朱丹溪 朝代:元 阅读数:8人阅读

   (《内经》名瘅疟仲景名温疟)【瘅疟之症】但热不寒,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吐呕,面赤口渴,虽热已而六脉沉数大者,《内经》名热伤阳明瘅疟之症。仲景发明《内经》阳明瘅疟,则曰身无寒,骨节疼痛,烦冤时呕,更其名曰温疟是也。

   【瘅疟之因】夏秋暑热之令,热气伤人,《内经》云∶阴气先绝,阳气独发,此暑热伤于阳经,阳独用事,毫无阴寒,故名曰瘅热疟也。

   【瘅疟之脉】六脉弦数,少阳有热。若见洪长,阳明有邪。若见沉数,里有热结。

   【瘅疟之治】仲景以脉平者,用白虎加桂枝汤,治太阳阳明。家秘用桂枝黄芩汤,兼治少阳阳明。《准绳》于风邪疟中,补出三阳和解汤。余于瘅疟中,亦补立三阳和解法也。

   

   白虎加桂枝汤

    治但热无寒,骨节疼痛,时呕之疟。

   知母 甘草 石膏 粳米 桂枝

   桂枝黄芩汤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石膏 知母 桂枝 陈皮南方热令,多用羌活以易桂枝。

   按∶此二方,以但热,故用知母、石膏。以骨节烦疼,不得不用桂枝和营卫通其表里,此治阳明经之疟。又借太阳经之桂枝,以治骨节烦疼。以桂枝与石膏同用,则桂枝藉石膏之凉,不碍里热;石膏藉桂枝之辛温,亦不碍表寒矣。

   

中医书籍:症因脉治

上一节:外感疟疾

下一节:外感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