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肿症 - 卷三肿胀总论 - 症因脉治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症因脉治

《症因脉治》- 卷三肿胀总论 - 内伤肿症

作者:朱丹溪 朝代:元 阅读数:6人阅读

   【脾虚身肿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语言懒怯,常肿常退,此脾虚肿之【脾虚身肿之因】大病后,久泻后,脾土之真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不能运化水谷,【脾虚身肿之脉】或见濡软,或见弦数,或见浮大,或见细涩,土败双弦,乃为木贼。

   【脾虚身肿之治】宜温中健脾,用理中汤。实脾利水,用白术散。或脾肾虚寒,当温补天真,《金匮》肾气丸。脾虚痰凝者,六君子汤。脾阴虚损,脾火自旺,加味归脾汤。

   

   理中汤

   人参 炮姜 白术 炙甘草

   白术散

   白术 猪苓 泽泻 山药 莲肉 白茯苓 人参

   金匮肾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桂、附、车前子。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广皮 熟半夏

   加味归脾汤

    即归脾汤加丹皮、山栀。

   秦子曰∶脾虚亦有阴阳之分,脾阴虚者,脾血消耗,脾火内炎,脾虽虚而仍热,服温补,则火愈甚,阴愈消,必得滋补脾阴,则阳退而无偏胜矣。

   

中医书籍:症因脉治

上一节:内伤肿症

下一节:内伤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