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眩晕 - 卷二眩晕总论 - 症因脉治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症因脉治

《症因脉治》- 卷二眩晕总论 - 内伤眩晕

作者:朱丹溪 朝代:元 阅读数:9人阅读

   【气虚眩晕之症】气虚即阳虚也。其人面色白,身无热,神识清爽,言语轻微,二便清利,时或虚阳上浮,头面得火,眩晕不止,或热手按之,则运乃定,此气虚眩晕之症也。

   【气虚眩晕之因】大病久病后,汗下太过,元气耗散;或悲号冷引,以伤肺气;曲运神机,以伤心气;或恼怒伤肝,郁结伤脾,入房伤肾,饥饱伤胃,诸气受伤,则气虚眩晕之症作矣。

   中气不足;左寸脉虚,心气不足;左关脉虚,肝胆气弱;两尺脉虚,肾气不足。

   【气虚眩晕之治】肺气不足者,人参生脉散,合四君子汤。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

   中气虚寒,不能运化水谷者,理中汤。心气不足者,酸枣仁汤。肝气有伤者,逍遥散。肾气不足,都气丸。真阳不足,虚阳上浮者,肾气丸,加鹿角胶为丸。摄伏降之,古方用一味鹿茸,浓煎服,治真阳虚者,最效。

   

   人参生脉散

    见霍乱。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理中汤

    上三方见痢疾。

   

   酸枣仁汤

    见不得卧。

   

   逍遥散

    见咳嗽。

   

   都气丸

    即六味丸加五味子。

   

   肾气丸

    即热八味丸加车前子。

   

中医书籍:症因脉治

上一节:外感眩晕

下一节:内伤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