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痰壅 - 卷一中风总论 - 症因脉治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症因脉治

《症因脉治》- 卷一中风总论 - 内伤痰壅

作者:朱丹溪 朝代:元 阅读数:9人阅读

   【痰壅之症】身无寒热,痰结心胸,上气喘逆,喉中有声。此内伤痰壅之症也。

   【痰壅之因】或膏粱嗜酒,内热生痰;或饮食过饱,停留作患;或忧思郁结,五志火动;或脾气虚损,不能运化,则内伤痰壅之症作矣。

   【痰壅之脉】脉多滑大,滑数积热,沉实食凝,沉滑抑遏,洪数火多,缓大脾怯。

   汤、仁;脾虚不能运化,六君子汤。

   

   胆星汤

    见中风。

   

   栀连二陈汤

    见胸痛。

   

   加味泻白散

    见胸痛。

   

   导痰汤

    见半身不遂。

   

   三化汤

    见中风。

   

   滚痰丸

    见痰积腹痛。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广皮痰有虚实,若脾胃虚,不能运化水谷而成者,为虚痰。肠胃湿热,蒸酿水谷而成者,为实痰。痰壅之症,以其壅闭经络,迷塞中焦而命名,则痰壅当为实症。然脾胃虚不能运化者,间而亦有,但实痰壅闭者易治,不过消之散之而已;虚而停滞者,补之不服,逐之愈虚故也。然实痰壅塞,亦有各条分别,如发热神昏,六脉浮数,痰涎壅结,气急喘鸣,当外解表邪;无汗者,加减羌活汤、导痰消滞汤;有汗者,加减防风合涤痰汤。若外无发热,神气不昏,六脉沉滑者,则用导痰消滞汤,调家秘保和散;若大便不通者,当以导痰消滞汤加玄明粉下之;若见咳嗽喘逆,此肺气受病,当用节斋化痰丸、三子养亲汤,合泻白枳桔汤等;若肺有表邪,当用羌活泻白散、防风泻白散。

   

中医书籍:症因脉治

上一节:外感痰壅

下一节:外感舌音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