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四肢不举 - 卷一中风总论 - 症因脉治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症因脉治

《症因脉治》- 卷一中风总论 - 内伤四肢不举

作者:朱丹溪 朝代:元 阅读数:9人阅读

   【四肢不举之症】忽尔倒仆,手足偏枯,外无六经表症,惟内热便闭尿赤,此土太过症也。若渐至四肢无力,不偏枯,神清气爽,二便清利,此土不及症也。

   【四肢不举之似因】膏粱积热,土困中央,手足本于阳明胃经,土太过则隧道壅塞,四肢不举;手足又禀气于脾土,不及则脾气亏【四肢不举之脉】右关实大,或见沉数,土太过也。虚大细缓,或见沉迟,土不及也。

   【四肢不举之治】右脉滑实,土太过,枳实丸消导之。右脉沉数,大便结者,三化汤。痰尺脉沉迟,真火不足者,八味丸,温补天真。

   

   枳实丸

   陈枳实 浓朴 槟榔 木香小便不通,加黄连、木通。

   

   三化汤

    见外感中风。

   

   导痰汤

    见半身不遂。

   

   干葛清胃汤

    即清胃汤加干葛。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八味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

   按∶半身不遂与四肢不举,大有分别。四肢不举者,有虚有实;半身不遂,悉作实邪。

   夫一人之身,岂有半边虚而半边不虚者乎?此症当与口眼 斜同看,非外感六淫之邪,即内伤痰火死血。今前二条虽有气虚、血虚之说,然不过戒后人不可峻攻其邪,非教人用补药也。若外感致病,发热恶寒,此风寒也,当用羌独败毒散,辛散表邪。若发热、多汗、口渴,此风热也,当用加减防风汤。若口角流涎,胸前呕恶,此内伤痰火也,宜导痰汤,加干葛,多冲竹沥。胃家无滞者,加栀连;有滞者,合家秘保和散。大便结者,指迷丸,加玄明粉。若死血凝结,夜间作痛者,活血汤加桃仁。血中伏火,睡中盗汗者,兼用当归大黄汤。

   若四肢不举,方书以二便阻涩,为诸窍壅滞,四肢或冷或麻木,全然不能举动者,土太过实症也,用三化汤等,削平土浓。若二便滑利,诸窍通滑,手足但觉乏力,别无痛苦麻木,原能略略举动者,此上不及虚症也。当补气血。夫四肢不举,有气血诸经之别,今独言土者,以手足为阳明胃土所主,四肢禀命于脾胃,举土而言,则可类推。

   

中医书籍:症因脉治

上一节:外感四肢不举

下一节:外感口眼斜